(王诤,江苏唯一的开国中将,我军无线电通讯的“开山鼻祖”,常州武进戴溪人。今年的5月16日,是王诤将军诞辰11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王诤将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美国商务部4月16日决定,禁止美国企业7年内与中国中兴通讯开展任何业务。这是继中兴通讯2017年3月被处最高11.9亿美元罚金之后,再次遭遇处罚。中兴的生产状态一度陷入休克,直接扼住了生命的喉咙!
国外一个很小的隐形冠军企业如果不供应相关材料,就可以让中国万亿级的产业瘫痪,这是我们面临的残酷现实。这次的中兴芯片事件,为中国科技敲了一个警钟:用妥协来维护自己企业的发展,永远是治标不治本。
这就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之父,共和国四机部(电子工业部)首任部长王诤将军60多年前,是如何力排众议,坚持发展半导体技术,坚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坚持军方必须同步装备,通过10多年的常抓不懈、呕心沥血,使得我国的半导体技术,紧紧跟上了国际先进水平。否则的话,我们的电子工业技术,很可能还停留在电子管的水平上。那么,王诤将军当初是如何在西方国家一致制裁我国的情况下,在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一步步抓住机遇,统一思想认识,把我国的半导体技术给搞上去的呢?
首先,是决策层面的高瞻远瞩。早在1956年,王诤就多次在领导面前谈到半导体发展的问题,但是进展不大,特别是推广应用没有打开局面。这一方面是当时的半导体技术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是,当时部队的很多领导,因为不是专业出身,对这一领域的世界发展趋势,把控不好。直到1962年,王诤担任四机部首任部长之后,主管全国的电子工业,可以名正言顺的主抓这个事情了。他首先在部党组会上反复强调:半导体化,现在已经到了非定下来的时候了,不能总是议而不定,丧失时间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有人说半导体不可靠,电子管技术稳定。我们对于得失大小要权衡清楚,任何一件新事物,在开始的时候,总不会十全十美,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半导体化的机器,一开始,你也不能把很多的功能要求都压上去,要求太多,它就出不来了。对更高一级的领导,王诤介绍美国、日本发展以半导体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之后,远远地把西欧各工业强国甩在了后面,我国虽然和日本在半导体技术方面有差距,但还有机会,如果我们成立全国的半导体专业委员会,举全国之力,估计3年能走出自己的路来。这样反复的宣讲协调,中央最后终于下决心,从宏观层面进行了决策。
其次是专业层面的目光独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国际学术界对半导体技术分为两派,欧美科学家认为是电子工业未来的方向,苏联科学家抱有怀疑态度,认为电子管的小型化是方向。因为半导体元器件初期性能不稳定,质量差,高频、大功率器件无法形成产品。苏联科学家的观点在当时中国对苏联“一边倒”的情况下,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但是王诤目光独到,他坚决反对“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技术上的一边倒,对资本主义的成就熟视无睹”。他认为,没有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电子技术的发展,就没有计算机、红外、激光、遥感、遥测、空间通讯、工业生产自动化等新技术的发展,这是事关富国强军的大事,如果现在不做,不全力支持,可能要影响我们20年,甚至半个世纪,所以电子工业半导体化是唯一可行的道路。王诤强调,一定要坚决破除“思想上的懒惰保守,工作上的官僚主义”。
再次是怎么做通“关键少数”的思想工作。半导体技术的研究推广,在当时,军队是关键,军品是关键,而通讯兵部科技部,更是关键的关键。1963年下半年,王诤专门找通讯兵部科技部副部长李砚田谈话,要求通讯部现在就要从装备体制上定下来。李砚田认为有困难,因为近期团以下电台半导体化,一是怕性能不稳定,经常出故障,二是怕价格太高,军费不够。王诤听完后,耐心给他讲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况,实践证明,谁掌握了新技术兵器,谁就能取得军事上的优势。如果军队不去支持新技术的发展,就是自杀政策。后来,王诤又找通讯兵部科技部部长李兆吉谈话,明确指出这是发展方向问题,不能马马虎虎,要认真对待,否则要耽误国家大事。王诤说,野战通讯装备的明天必然是小型化、省电化、牢固化、积木化、标准化,而要做到这一点,半导体化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第四是怎么打开通向市场的大门。当时,我国的半导体技术,只是用来生产一些半导体收音机,而光靠收音机是养活不了工厂的,整机厂养不活,半导体器件厂就没人订货,半导体材料的提炼就会下马,这样整个产业链就会恶性循环,我国的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就会半途而废。看到这一点,王诤认为,打开通向市场的大门,就是要抓军品。只有军队舍得花钱试用新技术,民品部门是讲经济效益的,在他们没看到市场效益之前,他们很难花钱支持半导体这样的边缘新技术。最后,王诤做通有关领导工作,通讯兵部江文部长明确:一切按王部长的意见办。科技部立即编拟野战装备实现半导体化、小型化、轻型化、省电化的装备体制报告。全军团以下15瓦电台全部换成半导体电台。
随后,王诤亲自到20多个研究所、工厂组织具体生产,仅仅一年之后,6种半导体电台陆续定型生产。随着部队换装速度的加快,整个半导体产业链进入良性循环,整机厂、研究所、材料厂,都开足马力生产,产品质量逐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出来一大批掌握半导体技术的工程技术人才,小型化的半导体计算机研制出来了,小型化的太阳能电池研制出来了,红外激光技术也应用到了各个领域。我国的电子技术,真正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这一过程中,王诤既有工业全局的宏观大略,又有组织生产的微观细节,丝丝入扣,可操作性极强,令人敬佩。
第五是如何抓住机遇,一举突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制U2飞机屡屡深入我领空进行侦察,王诤将军代表军委负责运用电子对抗手段,和二炮部队一起先后打下了5架飞机,其中飞机上的通信电台,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全半导体400瓦短波单边带航空电台。王诤利用这次送上门来的高科技机会,亲自组织消化吸收,试制任务由南京无线电厂承担,王诤指示:“不要死搬硬套,要结合我国实际,充分利用我国的技术成果和元器件条件;整机厂要与元器件厂、研究所相结合,实行基础先行,以整机带基础,推动全行业的技术进步。”1965年2月,王诤亲自赶到南京无线电厂,协调几十家工厂、研究所攻关,他自己也吃住在工厂的招待所,现场指导、现场拍板,仅仅用了10个月时间,就试制出了国产的第一台全半导体400瓦短波单边带航空电台,重量体积比电子管电台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标志着我国的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飞跃,大大缩短了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随后几年,王诤抓住机会,批量生产,把这一技术广泛运用到陆海空各部队、国民经济各部门。后来我们南极长城站用的1.6千瓦的短波单边带航空电台,与北京一直保持非常好的通讯质量,当时苏联的南极站站长看到我们有这样的宝贝,第一个感觉是不相信,第二感觉是羡慕不已。要不是“文革”的爆发打断了我国电子工业正常的进程,我们在半导体方面的技术,早就领先世界了。前几天,日本媒体都在炒作中国半导体产品的“狼”来了,其实王诤将军就是当年的“养狼人”,他当年在总结半导体产业成功的经验时,着重指出:“必须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只能一盘棋,不能几盘棋,军民必须结合,中央地方必须结合。大中小必须结合,土洋并举。尖端必须加速突破,常规还应加强。科研、生产必须结合。”
国防科工委的老同志回顾当时的情景曾说过:饮水思源,如果没有王诤同志在1963年这一具有远见的战略决策,若不是他极力促进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那么我们在这一领域的落后,将不是10年、20年。若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再起步追赶,其难度之高,代价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回望这次”中兴芯片事件“,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美国禁售芯片给中兴,虽然给了中兴通讯以致命打击,但国内普遍认为这实际上可能是中国发展自己产业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就像刘强东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表的看法:“中兴事件给整个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家和IT行业的所有企业家重重打了一个耳光。希望这个耳光能把整个中国企业都打醒,认识到如果我们不能掌握自己核心的知识产权的话,那么命运终究是攥在别人手里。”60多年前,王诤将军他们老一辈的创业人能够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今天,我们新时代的“芯片人”,是不是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教育呢?